第五大道的發展始於1917年,當年Cartier 用一串珍珠收購了Morton F. Plant 在第五大道所擁有的大廈(當年的一串珍珠現在的市值大概兩千萬美金,仍然是很不錯的交易),隨後吸引了其他的精品店進駐。現在的第五大道有許多名店聚集,例如Louis Vuitton , Gucci , Dior, Cartier,Microsoft 跟Apple 的旗艦店也在這裡。除了各式各樣的精品店之外,中城區也有著名的現代藝術博物館跟教堂可以逛。

image

文章標籤

Albert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

Chrysler building

文章標籤

Albert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

時代廣場的發展始於1883年,當時大都會歌劇院搬到第40街與Boradway的交叉口,隨後吸引了大批劇院跟飯店進駐。 在1920年代,電影院為Broadway增添了霓虹燈的魅力,招牌變得越來越明亮,直到最終這條街被稱為“白色大道”。

image

時代廣場 Times Square
紐約時報大廈在1906年開業,之後旁邊的廣場就被命名成時代廣場,這裡一直是紐約劇院區的中心。 自1920年代以來,五光十色的霓虹燈舊式時代廣場的特色。 時代廣場在19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經歷了一段衰落期,當時許多大劇院倒閉,直到1990年代才恢復。  

文章標籤

Albert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helsea district 最早期是農田,到1830年代成為市郊,到1870年代,隨著高架鐵路的出現,Chelsea逐漸變成商業區,許多百貨公司在這裡開幕。 

image

Chelsea district的中心點是先驅廣場,《紐約先驅報》在1894年至1921年在此設有辦公室。 先驅廣場曾經是紐約的紅燈區。 在1880年代和90年代,它被稱為Tenderloin (腰內肉-大概是指這裡油水很多,但Tenderloin通常治安不好,像舊金山也有個腰內肉區,治安到現在依然很糟糕 ) 區,早期到處都是舞廳和妓院。直到 梅西百貨(Macy's)於1901年開業,先驅廣場才從人肉買賣轉變到時尚。 紐約的服飾店集中在梅西百貨公司附近的Seventh Avenue,Seventh Avenue 也被稱為時尚大街。 第五大道以東是帝國大廈,從觀景台可以鳥瞰整個曼哈坦。

文章標籤

Albert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

Gramercy Park和附近的Madison Square 是兩個風格截然不同的區域。 Madison Square周圍遍布辦公大樓,雖然是辦公大樓但是也有許多精美的商業建築和雕像,所以值得一看。 Gramercy Park附近比較偏住宅區,氣氛比較端莊安寧。

image

Madison square

文章標籤

Albert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格林威治村是許多電視影集的拍攝場景,比如說Friends系列Monica跟Rachel的家還有Phoebe的公寓都在格林威治村,更早的影集還有天才老爹也是在這個區域拍攝的。格林威治村最初是一個鄉村,在1822年黃熱病流行期間,許多紐約居民從城市逃到這裡。街道的布局反映了早期的農場跟溪流的邊界,是許多著名藝術家和作家的家園。在Christopher street附近的同性戀區很熱鬧。紐約大學則位於華盛頓廣場附近。

image

除了電視影集之外還有許多著名人物在這裡置產,例如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劇作家Eugene O'Neill和演員達斯汀·霍夫曼。格林威治村在晚上比較活躍。有許多咖啡館開到深夜,也有很好爵士樂餐廳。

文章標籤

Albert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

SOHO區之前是工業區,1960年代蘇活區本來是要被拆除重整的,但因為這裡有歷史悠久的鑄鐵建築,所以在人們的呼籲下大部分的建築被保留下來 ,隨後藝術家開始搬入閣樓空間。現在這裡充滿了畫廊,咖啡館,商店,跟精品店。隨著租金上漲,許多藝術家開始從SoHo搬到Tribeca (Canal street 南邊), 所以Tribeca也慢慢地發展起來。

image

SOHO區有世界上最多的鑄鐵建築,集中在W. Huston Street 和Canal street 之間的地區。該地區的中心是Greene Street,周邊的幾個街區還保持了鵝卵石的街道 , 大約有從1869年至1895年之間建造的50座建築物。大部分的鑄鐵外牆都採用新古典復興風格,並帶有科林斯式的圓柱和山牆飾。它們在鑄造廠中大量生產,生產起來相對便宜,易於安裝和維護。現在它們是工業的稀有作品藝術,也是SOHO區的一個鮮明象徵。

文章標籤

Albert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 紐約濃郁的異國風情在任何地方都沒有比在曼哈頓下東城更為明顯。移民於19世紀末開始在下東城定居。意大利人,中國人和猶太人在這裡建立了獨特的社區,在陌生的土地中間保留著他們的語言,習俗,飲食和宗教。下東城遍布了各國餐館,而且價位通常比較便宜。

文章標籤

Albert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曼哈頓繁忙的Civic Center是紐約的樞紐,聯邦政府的法院系統和NYPD總部都在這區。1880年代這區也是報紙出版業的重鎮。Civic center這區有保留了各個世代的建築物,例如18世紀的聖保羅教堂,19世紀的市政廳跟20世紀的Woolworth大廈。Civic center的南邊南街海港。由於有許多船隻停泊在這裡,在19世紀時被稱為“帆街”,當帆船貿易變得無利可圖時,南街海港就變得沒落。 南街海港現已恢復往日的生機,周邊有許多商店餐館跟博物館。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懸吊吊橋的布魯克林大橋位於海港的北側。

image

South Street Seaport
曾經充滿水手和帆船的海港現在變成了一個充滿生機的商店街, Seaport博物館介紹了紐約海港的發展歷史跟19世紀水手的生活。

文章標籤

Albert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曼哈頓下城可以說是紐約的出生地,也是美國第一個國會大廈的所在地,自從17世紀荷蘭人Peter Minuit 以24美元的價格從Algonquian印第安人手中購買了 曼哈頓下城之後,商業活動就非常發達。

image

華爾街周邊

文章標籤

Albert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